主页 > 热点

宋太宗继位后如何赵匡胤年轻的妻儿的(为什么要这样做)

老飞驰 2022-04-19 07:20:23 5645次 热点

赵匡胤死后,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,这本就不符合礼制规范,再加上后来两个侄子离奇死亡、寡嫂死后被剥夺配享太庙的权利,人们不禁对赵光义得位是否正当产生怀疑。

(宋太宗赵光义)

“烛影斧声”的故事我想大家都不陌生,它说的是北宋开宝九年(976年)十月的某个夜里,赵匡胤病情突然恶化,他命人单独召见弟弟赵光义前来谈话,其他人只能在门外等候。

谈话期间,有人借着烛光看到赵光义站起来的身影,似乎是在躲避某种武器,紧接着又传来斧子击落在地上的声音,似乎是赵匡胤手持竹斧想要击杀弟弟。

“烛影斧声”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只有两个当事人知道,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此后没过多久赵匡胤便阖然长逝,随后弟弟赵光义迅速掌控局势,坐上皇位。

赵光义上位是否名正言顺我们不得而知,不过从他对待寡嫂和侄子的态度来看,当年的事情大概率另有猫腻。

寡嫂宋皇后的下场

通常来说,开国皇帝都会有好几任妻子,有的是他们发迹之前的糟糠之妻,还有的是他们成名之后的大族之女,而赵匡胤也不例外。

赵匡胤的第一任妻子名为贺氏,她为丈夫生下赵德秀、赵德昭与赵德林,其中赵德秀与赵德林早夭,唯有赵得昭成功存活下来。

按理来说贺氏是赵匡胤的糟糠之妻,又为他生下儿子,赵匡胤飞黄腾达之后一定不会亏待对方,可惜贺氏福薄,没能撑到丈夫登基便离开人世,死后她才被追封为皇后。

赵匡胤第二任妻子是节度使王饶的掌上明珠王氏,后者心性善良、温柔体贴,并且能够完美处理好“婆媳关系”,因此深得赵匡胤的宠爱,一登基她就被册封为皇后,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。

可惜王皇后同样命运多舛,三次经历丧子之痛,没有一个还在能活下来,自己也在22岁的时候永远离开了人世。

(王皇后剧照)

赵匡胤的第三位妻子是宋氏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宋皇后。赵匡胤的年龄比宋皇后大了二十五岁,后者甚至赵德昭还要小一岁,两人足足差了一辈有余,显然赵匡胤有老年吃嫩草的嫌疑。

也正是因为这样,宋皇后与年龄的赵德昭关系较为冷淡,似乎在刻意保持距离,而对于年幼的赵德芳较为亲近。

时间回到“烛影斧声”发生的那个晚上,当时宋皇后得知丈夫快要不行了,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,她让宦官王继恩通知赵德芳进宫,以便第一时间掌握主动权。至于为何选择赵德芳而不是赵德昭,或许便是因为前面说的年龄上的尴尬吧。

可出乎宋皇后意料的是,王继恩离开皇宫后并没有按照吩咐去请赵德芳,而是直奔赵光义的晋王府,当宋皇后看到王继恩带着赵光义来到赵匡胤遗体前时不禁脸色骤变,一下子明白原来王继恩早已成为赵光义的眼线。

面对这种形势,宋皇后自知回天乏术,只能强忍着心中的苦涩对赵光义示弱道:“原来是晋王您来了,今后我们孤儿寡母需要您多加照顾。”

(宋皇后剧照)

而赵光义也是老江湖,对于宋皇后假惺惺的奉承没有当场发作,而是客气地回应,因为他明白眼下最重要的是坐稳皇位,至于报复的事情来日方长。

后来,赵光义如愿以偿地坐上皇位,他才开始拿出小本本对宋皇后展开报复。赵光义先是让宋皇后搬到西宫居住,而后又迁至东宫,算是小小报复一下她之前不懂事的行为。

至道元年(995年),宋皇后去世,按照宋朝的礼制规定,赵光义应该穿上丧服,并且带着一干大臣前去吊唁,然而睚眦必报的赵光义并没有这么做,同时阻挠臣子吊丧。

当时有个名为王禹偁的翰林学士看不下去了,他在一次酒宴上对宾客朋友替宋皇后打抱不平说:“宋氏身为皇后,曾经母仪天下,理应按照之前的礼制规定下葬。”

谁知道王禹偁这句话传到赵光义的耳朵里,后者非常生气,直接以“造谣、蛊惑人心”的名义将王禹偁贬谪至滁州,可见赵光义对于宋皇后有多么厌恶。

更过分的是,宋皇后死后,遗体被暂时放在普济佛舍,赵光义既不让她与先皇赵匡胤葬在一起,也不让她配享太庙,似乎宋皇后犯下什么无法原谅的错误。

(赵匡胤与宋皇后剧照)

直到宋神宗继位的时候,宋皇后的牌位才从别庙升至太庙,享受后人的祭祀。

我们很明显能够看出,赵光义对于宋皇后的态度简直差的离谱,不穿丧服、不允许臣子吊唁、不允许宋皇后与先皇合葬、不允许对方入太庙,种种行为都能映射出赵光义对于宋皇后有多么痛恨。

赵光义为何要这般刻薄对待自己的寡嫂呢?唯一的解释就是宋皇后对于他的皇位来说是一种威胁。

宋皇后存在一天,就代表赵匡胤一脉的正统存在一天,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威胁,因为赵光义上位也非名正言顺。

按照赵光义与赵普的说法,赵匡胤曾奉杜太后之命将皇位传给弟弟,并且留下“金匮之盟”的誓书,可如果真有这回事那“烛影斧声”发生的那一晚上,为什么宋皇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企图将赵德芳扶上帝位呢?

当时宦官王继恩表示赵匡胤将皇位传给弟弟是早已确定的事实,可宋皇后身为赵匡胤的妻子居然不知情,难道说两人之间的感情比不上一个宦官吗?

(王继恩剧照)

最离谱的是,赵匡胤上位后六年,北宋中央朝廷才正式公开“金匮之盟”的内容,如此强有力的证据为何赵光义不从一开始就拿出来呢?难道是想要给世人留下神秘感?

再结合“烛影斧声”当夜宋皇后见到赵光义时惊慌失措的模样,我们可以推测出这样的结论:“金匮之盟”纯属子虚乌有,宋皇后当时本来有机会扶持赵德芳上位,只是宦官王继恩叛变让她陷入被动的局面,而赵光义能够上位则是因为他率先掌控了局势。

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何后来赵光义会如此厌恶宋皇后,毕竟后者差点让他的皇帝梦泡汤,虽然有惊无险,但就是咽不下这口气。

侄子赵德昭与赵德芳的下场

赵德昭的死也与赵光义脱不了干系。

赵德昭性格内向,为人老实本分,并且也没有涉及“烛影斧声”那一场政治斗争中去,所以事后不但没有遭到赵光义的清算,还被封为武功郡王,步步高升,地位甚至在宰相之上。

后来赵德昭娶了太傅王溥之女王氏为妻,那年冬天赵光义又加任赵德昭为检校太尉,很显然他非常器重这个侄子。

(赵德昭剧照)

公元979年,赵光义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皇位,打算率领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攻打幽州,这次他还带上了侄子赵德昭,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让赵德昭死得不明不白。

两军交战的某一天夜晚,敌军突然发动袭击,毫无防备的赵光义被吓得心脏都要跳出来,他赶紧驾车跑路,因为行事匆忙竟然与所有人都失去了联系。

不知情的宋军将士以为赵光义已经命丧敌军之手,也都慌了神,不过看到赵匡胤的遗子赵德昭,有人灵机一动提出拥立赵德昭为帝,让后者主持大局。

可赵德昭内向老实,哪里敢效仿父亲再度上演“黄袍加身”,坚决反对将士们的提议,于是这个提议也就被搁置了。

几天过后,赵光义又自个回到军营,并且从手下口中听说了有人想要让赵德昭“黄袍加身”的事情,虽然赵德昭拒绝了,不过这还是让赵光义对赵德昭产生了怀疑。

因为出师不利,所以后来班师回朝,赵光义并没有按照功勋给将士们封赏,这时候赵德昭却主动站出来替将士们讨要赏赐。

这下彻底将赵光义惹毛了,他指着赵德昭的鼻子大骂道:“等你当上了皇帝,再给这些人封赏吧!

(赵光义剧照)

看到赵光义暴怒的模样,赵德昭终于知道自己闯了大祸,那天退朝以后他回到府上,拿着小刀选择自杀身亡。

赵光义听闻了这件事,非常“悲痛”,抱着赵德昭的尸体大哭道:“痴儿何必这样呢?”事后将他官职升至中书令,加封魏王,赐谥号为懿。

表面上看赵光义对于赵德昭的死非常过意不去,可实际上逼死赵德昭是他计划之中的事情,毕竟他哥哥赵匡胤就是靠黄袍加身篡位的,赵德昭身为后者的遗子,留着始终是一种祸患。

至于赵德芳,在赵德昭死后两年也便离奇去世,终年23岁,史书中只用“寝疾薨”三个字来形容赵德芳的死因,也就是说赵德芳在睡梦中突然患病而死,这个说法放在一个年仅23岁的青年身上很难具有说服力,我们不禁会怀疑是否是赵光义从中作梗。

(赵德芳剧照)

总而言之,赵光义上位后,对于寡嫂和侄子并不好,其中宋皇后死后被他百般刁难,甚至不允许对方配享太庙,侄子赵德昭也是被逼得自尽身亡,哪怕他根本没有做错什么,另一个侄子更是死于睡梦之中。

笔者认为,赵光义这么做就是要铲除那些潜在的威胁,从而坐稳皇位,因为他本身上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顺,所以宋皇后、赵德昭、赵德芳这些人无一幸免,其心肠之狠辣可见一斑!

(0)

猜你喜欢

相关推荐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toplearningteam@g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